2006年4月19日,星期三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九版:火与法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“铁网行动”告捷 温州群众开颜
夏国锋 南海龙 李宿龙 文/摄

  以“老百姓经济”闻名的温州,民营企业达13万家之多,有个体工商户24.6万户,已有鞋革、服装、打火机、眼镜等28个行业成为国家级生产基地。温州自古就有“怕火煨”的民谚,但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,温州逐步形成的独特社会经济形态,在消防安全上显现出极其不利的一面。由于公共消防设施历史欠账严重,以鞋革、服装、打火机等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导的支柱产业的消防设施先天不足,量多面广但规模普遍较小的民营、个私企业消防安全隐患较多,导致一段时期内温州火灾四项指标的绝对数一直居高不下。
  面对严峻的火灾态势,富裕起来的温州人下决心要改变现状,“经济要上去,火灾要下来”,温州市委市政府提出推进“平安温州”建设,并以整治火灾隐患为突破口,以遏制火灾发生为目标,掀起了一场“铁网行动”。该行动着重针对火灾多发、火灾隐患较多的“出租房”、“通天楼”、“城中村”等进行整治,有效遏制了火灾事故的发生。2005年温州四项消防指标比2004年分别下降77%、63%、77%、34%。

  严防死守  管控 “出租房”
  由于经济发展迅速,温州吸引了大批的外来人员。据统计,温州全市登记在册的外来人口达276万人,大量的外来人口通常租赁各类民房居住,全市出租房达44.5万户。从调查情况看,出租房普遍存在疏散楼梯缺少、电气线路混乱、可燃物品大量堆放、防火隔断不到位、耐火等级低、消防设施缺乏等隐患,在消防安全上处于房东不管、住户不知的状况。
  面对出租房这一现状,温州市消防支队组织力量深入开展调查研究,提出了一系列对策,并在出租房火灾高发的区域开展整治试点工作,积极探索消防安全管理新路。一是严格出租房的报建和出租前的消防检查。二是加强宣传,增强屋主及住户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责任感。消防支队利用新闻媒体、墙报、宣传栏等各种手段加大对出租房群体消防安全宣传力度,督促房东对房屋的消防安全设施进行自查和整改。三是加大检查监督力度。四是充分发动地方和社会力量共同维护出租房安全。五是实行依法治火,加大消防执法力度。在前期试点工作的基础上,温州消防支队起草了《温州市居住出租房消防安全管理暂行规定》,对出租房消防安全条件、出租房监管职责等作了明确的规定。今年3月,温州市政府正式颁布了这一规定。
  自对出租房开展整治工作以来,温州全市共督促20余万家私房出租户进行整改,消除火灾隐患111370条次,从不合格出租户中迁出租住人员13100多名,打通消防通道136处,新配置灭火器材81400多具。

  有的放矢  拒建 “通天房”
  “通天房”是温州特有的乡镇居民住宅建设模式,其形式都为单间独户多层,一般占地45—55平方米,其楼梯置于房屋中间,以楼梯间为界分成前后两间。为节省成本及增加牢固性,往往几户甚至数十户联建成一排,彼此之间以实体墙分隔。在平阳、苍南等地,农村自建房中有近1/3为此类房型。在这些“通天房”中,大部分采用木楼梯或木楼板、木隔断,一旦失火,极易烧穿到顶,楼板塌落,造成人员伤亡。近年来,温州市“通天房”式民房火灾频频发生,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。针对这一严峻的形势,2001年,温州市开始了对“通天房”的整治,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。
  针对私人喜建“通天房”这一民俗,温州市积极开展“消防知识下乡”活动,充分利用农村广播、板报、电视等积极宣传“通天房”的火灾危险性。苍南县还在“通天房”火灾频发的龙港镇召开火灾现场会,让群众对“通天房”火灾有最直观的了解。针对“通天房”的先天性火灾隐患现状,温州消防部门积极向当地政府提请,要求有关职能部门不再审批“通天房”,从源头上控制“通天房”。相关职能部门主动配合,通过各种途径引导居民建安全、可靠的单元式公寓、住宅。对已经建造投入使用的“通天房”,则积极引导居民对木楼梯、木楼板进行改造,采用水泥楼板及水泥楼梯。

  动静结合  改造“城中村”
  道窄巷深,是消防工作的“大忌”之一。由于种种原因,温州出现了“城中村”现象。“城中村”内部建筑各自为政,为了充分利用空间,常建有“握手楼”、“贴面楼”。一旦发生火灾,就会因为消防车难以进入灭火、疏散困难而造成火烧连营。
  为了切实消除这一消防安全隐患,温州市连出四招,大力整治“城中村”。首先是在“城中村”内开辟消防通道,拆除一些占用消防通道的建筑。其次,增设完善消防给水系统,敷设市政管线,设置消火栓。再次,对“城中村”的内部特别是对安全出口、厨房的设置、灭火器的配置、电器线路敷设等方面实施整改。最后是实施整体改造,对隐患严重而又无法整改的“城中村”结合旧城改建进行拆除。
  改造“城中村”,防止“多合一”,就牵涉到企业员工住宿这一实际问题。从2002年初开始,温州市政府下大决心,投资建设“安心工程”。到目前为止,全市共建设“安心工程”32个组团计132.6万平方米,近30万外来务工人员搬入新居。
  为者常成,行者常至。从管控“出租房”、杜绝“通天房”到改造“城中村”,围绕消除火灾隐患,遏制火灾发生这一目标,温州市结合本地特点开展的“铁网行动”一浪高过一浪,在不断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,温州市又连续部署了“铁网二号行动”和“铁网三号行动”。据不完全统计,3次“铁网行动”中全市出动92624人次,检查企业143945家,查处事故隐患37281处,限令企业整改19525家,停产整顿企业1034家,关闭企业426家,处罚企业396家、罚金210万元。温州正在创造一幅经济持续发展、百姓安居乐业、社会和谐平安的新画卷。